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贡献蓬勃能量,是一个教师站稳讲台的基石。本期听听下面这位教师教学实践过程。
本期表扬名单:
赵军,男,山东昌乐人。2020年博士毕业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主授课程有《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
文科三组教学督导委员对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赵军提出表扬:
10月22日,文科三组教学督导委员督导了马克思主义学院赵军老师教授的《思想道德与法治》(第4节)课程。督导委员们一致认为:赵军老师的教学准备充分、讲解清晰;重难点处理得当,课堂设计精心合理,首尾呼应;授课过程中,课程思政不空洞自然无痕,“润生”细无声;启发式教学,举例联系实践,课堂活动生动有效;板书设计与PPT内容呼应且不重复,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
教师教学感言: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心得
马克思主义学院 赵军
思政课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传承红色基因、培养青年学生文化自信的主要阵地。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深感责任重大。《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关乎学生的道德观念、法治意识的培养,更涉及到他们未来能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基本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反思、总结,力求让这门课程更加生动、有效。
一、明确教学目标,注重道德和法治素养的培养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围绕这一目标,注重通过案例、讨论等方式,以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有意义的人生价值。我鼓励学生思考社会现象,分析道德和法治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法治素养。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课堂中,我会引入热点话题进行讨论,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情境,或者利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同时,我也关注学生的反馈和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期望。这些方法不仅提高了课堂的互动性,还能增进师生间信任和友谊,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三、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兴趣、背景和理解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会提供更深层次的思考题目,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我会给予更多的耐心和关注,帮助他们逐步理解课程内容。
四、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要求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强化实践教学。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现象和法律问题;或者拍摄主题情景剧,让学生身临其境分析道德问题或体验法律程序。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的应用能力。
五、注重自身素养的提升,以身作则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公正、公平的态度,以身作则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同时,我也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我将继续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贡献蓬勃能量。